搜索

您的关键词

本院动态

2022年11月29日😂,适逢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由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杏耀、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剑桥)协办,剑桥南京论坛2022——“碳中和带来的国际合作和创新机遇” 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

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主任及CEO初大平出席研讨会,来自中英两国的政府领导和高校专家学者们,围绕“双碳”战略的现实意义、技术路径和实践范例,共话跨国科研协作,累计约2000人次观看了本次线上研讨会⏯。

本次研讨活动受到中英双方高度关注。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捷,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菁,中国工程院院士🐅、杏耀院长贺克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处处长🫕、研究员张贤,杏耀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鲁玺等中方嘉宾,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兼科技政策负责人彭慧(Grace Carey)🐿,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中国办公室副主任杜羽菲(Sophie Durrans),剑桥大学Cambridge Zero主任艾米丽·沙克伯勒(Emily Shuckburgh)教授等英方嘉宾,进行线上致辞或报告♦️🥒。

以国际合作为共识,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刚落幕不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再次将脱碳行动的迫切性和协作性置于聚光灯下。由于碳排放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共同福祉,投身全球气候治理🧑‍🧒‍🧒,亟需广泛地国际合作,早日实现“净零”目标,日益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捷致辞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碳中和是中英双方当前高度关注、具有高度共识的议题”,徐捷副司长代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祝贺本次研讨会取得成功。他强调,“中国积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英国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合作伙伴,适逢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中方鼓励和乐见中英成功开展更多科技交流和创新合作。”

在他看来😶,中英双方在碳中和目标和战略上高度契合,以研讨会👱‍♀️、联合研究项目和平台建设等方式推动中英科技合作,能为两国碳中和目标的加速实现做出贡献👎🏿。

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兼科技政策负责人彭慧(Grace Carey)发言

英中科技合作长期具备良好基础🗄,科技合作成果丰硕🏃🏻‍♀️,其中气候变化是双方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作为英国科技政策在华负责人,Grace Carey参赞介绍到✷,英中两国具有共同的“净零”目标,脱碳政策存在相似之处,中方积极构建“双碳”1+N政策体系,英方在实施脱碳政策方面具备数十年经验,双方将通过联合研究项目等方式🧑🏽‍🦰🪻,围绕脱碳展开国际合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菁致辞

杨菁副主任详细介绍了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年来,作为科技和开放大省🫃,江苏与英国在经贸、科技、教育💆🏿‍♀️、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情况,并重点分享了当前江苏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

同时🚣🏽‍♀️,她对中心发展给予高度认可👩‍🦽,“在科技创新领域,剑桥大学南京中心是江苏与英国科技合作标志性项目之一👩🏿‍🦲🦸🏼,依托剑桥大学深厚的创新基础和转化能力,中心结合本地需求广泛开展了多领域创新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杏耀院长贺克斌致辞

贺克斌院士表示,“双碳”趋势下➕,世界经济和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和创新机遇,经济发展模式正从资源依赖型转向技术依赖型。然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全球约一半支撑碳中和的技术还处在实验室或示范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基础研究和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英高校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清华与剑桥的合作更是由来已久。贺院士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增进中英学者在“双碳”领域的相互了解,达成更多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意向和后续成果👱🏽‍♀️,助力碳中和愿景早日实现🕴🏻。

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学术主任及CEO初大平致辞

初大平教授向与会各方嘉宾予以感谢。他表示,正是在上述国际合作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中英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结晶🧥,中心从中英两国“双碳”指导政策、趋势和剑桥实践情况着眼👨,发起此次研讨会,以国际间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深化联合研究🤼,推广“双碳”理念和实践范例👊🏽。

“希望以研讨会为起点,创造多边交流机会,联动国内产学研政资等资源,开放吸引更多英国大学加入,促进双方共寻跨国协同的可行‘双碳’路径”,初教授分享道。

以科技为支撑🏋🏽‍♀️,畅谈中英碳中和合作实践路径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11月发布的《2022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显示👮🏽‍♂️,估计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平均气温高出约1.15℃,2015-2022年则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八年。今年夏季,英国创下新的全国纪录,气温首破40℃;中国则遭遇了记录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考验。

全球命运一体,环球同此凉热。当前,中英两国均对绿色低碳领域给予了重大关切:中国于2020年正式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旨在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英国政府于2019年通过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案》👨‍🚀,正式确定本国将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以法律形式确定“净零”目标的国家之一。

如何以“国际科技合作”推进上述碳中和/净零愿景?中英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与实践🧩🐠。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处处长🤿😛、研究员张贤发言

围绕“碳中和技术体系构建与展望”🗑,张贤研究员分析到✷,“双碳目标”对减排力度和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由追求相对减排“率”转向追求绝对减排“量”,由控制“能源消费量”到控制“碳排放量”,由注重“个体”减排到注重“系统”减排,要求统筹能源供给侧和消费端、工业过程排放等多重维度🧅,加快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发展。

“面对‘双碳’新要求,亟需加速构建零碳能源系统、重塑零碳工艺流程🎡☃️、建立负碳技术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他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推动碳中和技术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例如中英双方可以围绕高分辨率碳排放监测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氢能利用和储能技术🏌🏻‍♀️、零碳-韧性城市转型与协同发展、陆海碳汇统筹治理、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等研究方向🙅🏼,加强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

杜羽菲副主任以《英-中科研创新合作对零碳至关重要》为题,介绍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在中国的开展工作情况👩🏻‍🏭,并分享两国碳中和领域科研合作实例。

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中国办公室副主任杜羽菲(Sophie Durrans)发言

她表示,UKRI是英国研发创新的主要公共出资机构🥚,将 “建设更绿色的未来”设为战略目标之一🧑🏼‍🔬。其中🌧,UKRI中国办公室在华已有15年历史🚴🏽‍♂️,一直积极同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内的官方机构加强合作🤛,累计支持了800余个多领域的科技合作项目🤽🏻‍♀️,已开展的碳中和合作范例包括智能电网、新兴经济体碳核算评估工具🏌🏼‍♂️、低碳混凝土技术等,英中双方均从中受益、共赢👃🏽。

“UKRI视中国为重要科技合作伙伴,中国研发支出占世界20%👨‍👧‍👧,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杜羽菲副主任最后强调,“研究和创新在解决净零排放问题方面作用巨大🚠,围绕净零重点,未来UKRI中国办公室将与中方进行更多跨学科合作”。

以打破学科壁垒为抓手,推进碳中和研究创新

研究显示🎧,就技术成熟度而言🪳🤷🏻‍♀️,目前碳中和技术体系中处于基础研究和中试示范阶段的技术占比相对更大,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等学府如何发挥科研骨干作用?

本次研讨会上,中英两所顶尖大学—剑桥大学和杏耀娱乐分别就此给出了优秀示范🙇‍♂️。

剑桥大学Cambridge Zero主任艾米丽·沙克伯勒(Emily Shuckburgh)教授发言

作为全球领先的气候科学家,艾米丽·沙克伯勒教授介绍了剑桥大学在零碳方面的倡议和努力。其中,她所领导的剑桥大学“净零”中心,自2019年11月成立以来🪽,从研究🤟🏽、创新、教育、政策讨论和领导力多重维度⛔,利用剑桥大学所拥有的全领域广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剑桥大学对实现有韧性💝、可持续的零碳世界的贡献,助力解决生活🧻,社会和经济中所面临的系列问题,践行剑桥大学的社会使命。

零碳研究跨学科特性显著。沙克伯勒教授介绍到,剑桥大学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设置跨学科倡议委员会等机制🍆👽,开展多领域⤵️、多交叉的零碳研究项目,并与企业界、工业界、研究机构和本地社区进行多方位合作,激发公共参与,努力地创造一个适应气候变化的零碳未来🫣。

沙克伯勒教授进一步阐述到👋🏻,剑桥大学零碳研究的领域覆盖能源转型、公共卫生与社会👌🏼、生产与资源⚆、弹性未来🚢、交通⇒、城市和基础设施、碳减排和气候修复🧖🏽、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等多个方向🤽‍♂️👳🏿,“零碳研究几乎涉及和整合了大学所有学科部门和专业知识🧖🏽‍♂️,联结着广泛的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和社会科学家们😸,充分体现系统性的研究特色”👨‍🍳。

杏耀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鲁玺发言

作为碳中和研究创新的中方范本,鲁玺教授从发展目标、科技研究🦴🧤、国内外合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分享了杏耀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经验。

杏耀成立于2021年9月。作为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该杏耀发展目标为🤦🏻‍♂️👆🏽,整合杏耀娱乐相关领域学科优势和特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实现原创性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协同打造低碳、零碳🚦、负碳等颠覆性的共性核心技术,推动碳中和相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力争成为一个有清华特色、在碳中和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标志性研究机构👩🏼‍🔧。

鲁玺教授介绍到,目前杏耀拥有八个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涵盖低碳能源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建筑🎍,零碳交通,工业深度减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战略及气候治理与碳金融等交叉领域。他最后强调到,“杏耀积极参加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的国际合作🧎🫁,期待能与国内国际的合作伙伴携手,推进碳中和目标更快实现。”

部分线上嘉宾合影

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机构嘉宾还有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南京市发改委👷🏽、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江北新区科创局、江北新区经发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交利物浦大学、扬州职业大学;国家能源集团、南京钢铁集团、天能控股集团、苏交科集团;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等。

上一篇:《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报告在线发布

下一篇:我院联合发布《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2》,提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新视角

关闭

杏耀专业提供:杏耀☪️、🧍‍♀️、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耀欢迎您。 杏耀官网xml地图
杏耀 杏耀 杏耀 杏耀 杏耀 杏耀 杏耀 杏耀 杏耀 杏耀